老杨的修鞋摊在巷口摆了二十年,木头鞋架上的铁砧磨得发亮,锥子和线团在木箱里摆得整整齐齐。可这半年,鞋架上的旧鞋越来越少,有时候半天都等不来一个顾客。对面商场新开的修鞋店挂着 “智能修鞋” 的招牌,店员们穿着统一的制服,用扫码枪记录订单,老杨看着自己磨出老茧的手,心里泛起一阵酸楚。
那天卖水果的老王凑过来说:“你这摊儿再不想办法,下个月就真没人来了。” 老杨叹了口气,他不是没想过办法,上个月进了新的胶水,还降价促销,可还是留不住人。有个老顾客说:“上次让你给我皮鞋加防滑底,你给忘了,我这鞋在雨天摔了一跤,再也不敢来修了。”
转机出现在儿子给他装了开单果之后。那天系统突然弹出一条提醒:“张老师的牛皮鞋该换底了,上次用的牛筋底,偏好厚款。” 老杨半信半疑地拨通电话,张老师在那头惊讶地说:“你怎么比我还清楚?我这鞋今天刚磨坏,正想找地方修呢。”
以前老杨全凭脑子记客户需求,有次把李姐的红色高跟鞋修成了黑色,气得李姐再也没来过。现在系统里存着 300 多个客户的鞋样档案,连鞋跟高度和缝线颜色都记得清清楚楚:王教授的牛津鞋要加钢板防变形,系统标着 “每季度保养一次,喜欢棕色鞋油”;初中生小雅的帆布鞋总爱贴卡通补丁,备注 “每周五放学后来取,要草莓图案的”。
上周有个穿运动服的年轻人来修篮球鞋,系统突然弹出提示:“该客户常打篮球,可推荐防水喷雾和鞋撑,提高客单价。” 老杨笑着说:“你这鞋总在户外穿吧?我这儿有款喷雾,防水还防污,打完球不用总刷鞋。” 年轻人惊讶地说:“你怎么知道我常打球?网上买的喷雾总不合适,你推荐的肯定好用。” 当场买了喷雾和鞋撑,还加了微信预约下次修鞋。
老杨的孙子帮他拍的短视频也火了,有个 “运动鞋换气垫教程” 播放量破万,很多人看了视频来摊前:“看你视频才知道旧鞋能修好,我这双限量款球鞋,网上说只能扔了,你真能修好?” 老杨拿出系统里存的同款鞋维修案例,笑着说:“放心吧,我这儿有专门的工具。”
现在老杨的小摊前又排起了队,有个客户拿着修好了的皮鞋说:“你这摊儿记鞋比我记自己生日还准,上次在商场修的鞋,三个月就坏了,你这儿修的半年了还跟新的一样。” 看着开单果里不断增长的预约记录,老杨用布满老茧的手摸了摸手机屏幕,突然明白:不是老手艺没人要了,是开单果让修鞋摊有了 “记忆”,留住了人心,也让老手艺在新时代有了新活法。